事前避孕藥的劑量

 

昨天回覆了一個用書老師提問(俗稱0800),也同步分享給其他用書老師,內容如下:
本書(選修生物三-動物篇)P.184小百科(如何正確使用避孕藥?)中描述「事前避孕藥的成分為低劑量的動情素與助孕酮,可抑制動情素的正回饋的控制機制,抑制排卵。......事後避孕藥的成分為高劑量的助孕酮或是助孕酮受體調節劑,亦可抑制排卵。......」
問題一:事前避孕藥的原理是「透過負回饋,降低GnRH、FSH、LH的濃度,以抑制卵的成熟、排卵」,還是「抑制動情素的正回饋的控制機制,抑制排卵」?
以上兩個解釋實為同一機制。正常引發排卵的機制是透過動情素引發正回饋控制,引發LH的釋放,進而引發排卵。事前避孕藥透過負回饋的控制機制,降低GnRH、FSH、LH的濃度;同時抑制了動情素的釋放,預防了LH的釋放,也就是透過抑制了動情素的正回饋控制機制,達到抑制排卵的效果。由於排卵須透過動情素的正回饋控制機制,引發LH的釋放,故在解釋「抑制排卵」的機制時,需描述對「正回饋控制」的作用為主,較可解釋因果上的直接關係。
問題二:事前避孕藥的成分為低劑量的動情素與助孕酮,何謂低劑量?與183頁圖中「低濃度的FSH與LH」可能產生混亂。
「低劑量的動情素與助孕酮」與「低濃度的FSH與LH」為描述不同的對象,且各自屬於月經週期的激素調控機制中不同階層的激素,應不易出現產生混亂的現象。另,人體自行分泌的激素,其分泌量以「低濃度」描述,而攝入的藥物量以「低劑量」描述,以區分兩者來源的不同。
小百科中「低劑量」的動情素與助孕酮,是與事後避孕藥相互比較而來,事後避孕藥的動情素與助孕酮劑量高於事前避孕藥,故有相關的描述(可見教師用書中的說明)。過去的事前避孕藥含有較高劑量的動情素與助孕酮,而有許多副作用;新一代的事前避孕藥已研發出劑量較低的劑型,副作用也較少。但為避免師生教學的負擔,且相關藥物的劑量與劑型不同,各廠商的規格亦不同且不斷改良,故小百科中沒有提供相關劑量的資料。
事前避孕藥的動情素劑量範圍約0.015~超過0.05 mg,助孕酮劑量範圍約0.02~0075 mg;事後避孕藥的劑量範圍約1.5~30 mg;女性體內每日的動情素(雌二醇)產量範圍約0.036~0.38 mg,黃體酮產量範圍約1.0~25 mg。
事前避孕藥的劑量可參考:
事後避孕藥的劑量可參考:
動情素與黃體酮的濃度可參考:
Barrett, K. E., Barman, S. M., Boitano, S. and Brooks, H. L. 2010. Ganong's Review of Medical Physiology(23th Edition). McGraw-Hill.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DNA粗萃取實驗的原理為何?什麼是鹽溶與鹽析?為何DNA不溶於酒精?

牛奶與豆漿為何加醋後會凝固?

【任圃講科普】第1區